余子越的博客
Toggle navigation
余子越的博客
主页
计算机网络
大数据分析
系统与工具
编程之路
容器引擎
作者
归档
标签
为什么最小帧长度是64字节
2021-01-20 21:19:57
22
0
0
yuziyue
> 在学习数据链路层的时候,有一个知识点,就是一个数据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,但是没有说为甚为64字节,下面就是从大佬博客copy过来的原因,写得非常清楚了。 <br> 我们来看一下,假设A检测到网络是空闲的,开始发数据包,尽力传输,当数据包还没有到达B时,B也监测到网络是空闲的,开始发数据包,这时就会发生碰撞,B首先发现发生碰撞,开始发送碰撞信号,所谓碰撞信号,就是连续的`01010101`或者`10101010`,十六进制就是`55`或`AA`。这个碰撞信号会返回到A,如果碰撞信号到达A时,A还没有发完这个数据包,A就知道这个数据包发生了错误,就会重传这个数据包。但如果碰撞信号会返回到A时,数据包已经发完,则A不会重传这个数据包。 <br> 要保证以太网的重传,必须保证A收到碰撞信号的时候,数据包没有传完,要实现这一要求,A和B之间的距离很关键,也就是说信号在A和B之间传输的来回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。IEEE定义了这个标准,一个碰撞域内,最远的两台机器之间的`round-trip time` 要小于`512bit time`.(来回时间小于512位时,所谓位时就是传输一个比特需要的时间)。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个碰撞域的直径。 <br> 512个位时,也就是64字节的传输时间,如果以太网数据包大于或等于64个字节,就能保证碰撞信号到达A的时候,数据包还没有传完。 <br> 这就是为什么以太网要最小64个字节,同样,在正常的情况下,碰撞信号应该出现在64个字节之内,这是正常的以太网碰撞,如果碰撞信号出现在64个字节之后,叫 `late collision`。这是不正常的。 <br> 总结:最小数据帧的设计原因和以太网电缆长度有关,为的是让两个相距最远的站点能够感知到双方的数据发生了碰撞;最远两端数据的往返时间就是争用期,以太网的争用期是51.2微妙,正好发送`64byte`数据。 <br> - 参考资料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7d84d0d20101216d.html <br><br><br>
上一篇:
Centos7设置默认启动的内核版本
下一篇:
AutoHotkey 高效快捷键个人示例分享
0
赞
22 人读过
新浪微博
微信
腾讯微博
QQ空间
人人网
文档导航